忽然发现褚遂良的横画很似露肩装。笔下佳人多着轻罗雾縠,温雅窈窕,尤其横画如香肩微露,徐步姗姗,简直能闻到香味。像是廊桥遗梦里梅里尔在家跳舞那段所穿裙装,露肩收腰带摆; 或是闻香识女人中探戈那段,挂脖露背礼服裙; 又或吊带连衣裙,上搭毛披肩。总之可以看到优美的肩颈曲线。
再稍推广,从小学书固然多以人作比,所谓字如其人,最准的当然是个人审美趣味紧密联系。而人体不正是自然创作的结合平衡与运动的绝佳范本,以人为摹,行立坐卧,筋骨血肉精神气脉,乃至人类的性灵,可能是法书所追求的美学境界。如此看来,法书中的结构美节奏美,似乎可填国画多山水动植物的不足,法书正是画人。
对人的观察,不得不想到文复对人体的崇拜。人体是神性的体现,人体中蕴含着自然。或许书道之中的所谓道法自然,正是如此自圆其说。
时装也是对人体美的包装,还拿褚遂良为例,他的横画既曲线明显,两肩有荷叶领之类,则下面竖画等支架,必稍内收。比如日月等构建,不似颜真卿浑圆外鼓,甚至有点收腰。正如宽松蝙蝠形毛衫,下面切不可再搭哈伦裤之流,而要收腰裙才能有线条可言,不然就是葫芦罢。
另如笔画轻重可与时装材质轻重搭配相较,等等,总之审美能力并非一时一种的培养,皆可相互参考。
还有颜色,肖邦夜曲,好似淡蓝矢车菊色彩,就不能用小贝如火红色触键来弹,所以这俩色也不要配在一起穿啊,除非你美到需要很屎的搭配来平衡。
所以嘛,美学上都是相通的。
再比如希腊雕塑在埃及的基础上,除了写实,更重视首先本身必须是好看的东西,于是人物造型对于对称、重量、比例非常讲究。
人们的审美充斥着以平衡对称为要点的倾向,比如长相对称和跳舞好(平衡感好)的人更有性吸引力,因为他们往往体现了胚胎发育更健康,身体机能更好,生存竞争力更强。还有一些体态特征,也能体现肌肉运动能力,不对称/不美者,往往是疾病的预兆。
于是这种审美也同样存在于其它美学活动中。像剑道中的“反手霞之构”,須两肘指地方能稳定架住对方或从下方砍胳膊,其形状正是日本牌坊的样式–对抗引力的支撑结构如出一辙。
美是有其内在的一致性的。像是十二平均律决定的乐音结构自不必说,其它也各有原因。我从不相信什么“蠢萌”“丑萌”,那些就是单纯的失败,丑就是丑,蠢就是蠢,弱者才需要同情。
美并不是相对的,美有绝对标准,它被决定于内在结构,与自然原理,科学的运行规律相符,绝不是凭空捏造。毕竟审美心理,到底基于生理结构,化学激素,物理规律。
其实想象力也如此,圆的面积大了,才能因周长增大而接触更广阔的外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