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崭新的砖
本来觉得一定是先出队里的砖然后再考虑自己要不要搞一张,年初就开始了新入手分轨mixer的试用,结果事实是并没有那么简单,总是难以得到满意的声音,比如我的人声总是怪怪的好像压扁了,我猜一是可能和吉他抢空间,二是话筒gain中频,三是因为听到他们的大音量也无意中用更大声音结果overdrive话筒。两把吉他的声音也总是不太融,我的合成器有时声音太突出和人声一样感觉浮在表面没溶进去有时又淹没在吉他的大量失真音墙里听不出弹了什么。鼓的音色也时常不对,尤其底鼓有时闷闷的,我搞不懂到底怎么回事。
年初定的音乐方面的目标是写出一首10分钟以上的有结构的单曲,当然即兴不算。年中意外地得到了在食堂破琴房练琴的机会,本来因为所谓的古典训练,我并没有试过即兴,太伟大的钢琴家们压在头上,总是练谱子不敢乱弹。后来想着不如学学爵士吧,但去琴行看了看没发现什么有趣的教材,都是那种油腻的流行轻音乐之类的谱子,第一次去练琴就随便记了下爵士音阶想着去随便摸摸看有没有感觉。结果,很顺畅地弹了三个小时的即兴,自己都有点惊喜,虽然很多技术已经生锈了,但看来那一晃十多年天天练琴的功夫并没有白费,天天写作业听音乐的潜移默化也没白费。第二次以后又开始玩进一些“猫在琴键上跑”的现代派东西,并且自觉虽然挺长却并不无聊变化挺多,也会在心里控制整体的结构走向。这种心情舒畅并不仅仅是享受自己创作音乐的过程,而还有那种高度集中的爽感,说玄点大概是空明的感觉?还有大概是那种创造出并且完全掌控一个十多分钟的世界,那种创造出美丽东西的成就感比抽叶子比高潮(生小孩?)还爽得多啊。有了即兴的经验,真的坐下来写也更顺畅,结果半年就完成了年度目标。
自从去年末终于开始往前卫/先疯方向走,不知不觉到今年中已经有了不少算得上比较前卫的东西,虽然还是人家现代派古典玩剩下的,但至少目前我自己不会太过嫌弃它们很土了。一二月的比较稚嫩的东西还是删了,剩下的加上一个bonus track的钢琴即兴,居然也凑够了一小时多,自己年初也没想到会在今年凑个demo砖出来。虽然还是没什么人听,至少算是对自己的一个小鼓励吧。死皮赖脸拉朋友听,居然也得到了(人家被逼)不错的评价,比如说像diablo swing orchestra, stockhausen, schoenberg, arcturus等等我都超开心,垃圾锅说和我飞船系列的小说感觉很相似,真的觉得好懂因为最初就是想当作飞船BGM,也立了下一步flag,做一张飞船概念砖。
当然还是很幼稚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录音混音的问题很多,我太懒没有好好修是真的。钢琴部份,一些是在琴房录的杂音在所难免,而且那琴真的很破旧,本来也不是什么好琴,音色方面我没法做到更好了,也没有用话筒啥的,收音之类的我没好好研究,直接把手机放在琴上,录到很多敲到琴弦的音头也是必然结果,但除了放到琴上也没别的地方好放啊我又没架子orz,总之虽然对不起听众的耳朵,但反正没几个人听就这样吧。混音浑浊的问题有好几个方面,一是我自己的吉他水平就是个三月通,手底下不是很干净,按照时间顺序听的话会发现这方面还是有不少改进的; 二是我早的时候比较傻光知道调音量和EQ没想到用压缩,最近才发现想让贝斯明显的话不用推音量用压缩就好,也就不会有不少过载的声音,还有录的时候还是要小声点录完再加音量,不然录的时候过载什么也救不了,我有时候录好了别的再录其它的时候往往无意识地增大音量,更恰当的做法应该是把其它轨关小,这样可以清晰听到在录的东西也不会为了听到而不小心过载,嗯我有时候就是有点傻; 贝斯和鼓在低频密度太大,合成器和吉他和人声在中频堆了太多份量,都得一轨一轨调节平衡,我有时候会太过想着所有旋律线是构成整体结构的必要建筑都是平权的,而忽略了太过密集的问题,有时候确定一些要突出的一些没那么突出的会比较好,这样反而没那么突出的东西也会变得清晰。
今年在做减法方面已经比去年好一些了,但我的东西很多还是太杂乱,虽然那些很多画风突变的歌放在一起意外地和谐整体,但新砖中我还是想砍掉更多东西,不要塞进太多想法。说实在的我不喜欢听那种脑残歌曲,喜欢复杂多变的东西大概是我一直没变的本性,一开始的时候我其实也没有很好估计自己的能力什么的,现在知道并不是写一首歌写一张砖就要死了,大概可以慢慢来,把每个想法交待清楚。在作曲方面,我并不是等待灵感那种,我也不知道正确的做法到底是什么,但我一般是有些想法,比如今天我要写个12音今天我要模仿鸟叫今天我要玩电子之类的,然后坐下来,写,弹。所以我觉得我大概近期不太会遇到block,并且编故事也好写歌也好,对我来说都不是抒发情绪为目标的,更主要的是创造构建之类的东西,无论是以发现新的建筑材料/新音色为起点还是以结构为起点都可以快速让其它元素配合起来,所以我写歌一般也就半天一首整体完成,当然目前还是没有很大型的东西,但我相信更大的东西也不会憋很久,另外我也不喜欢憋很久出来的东西,总觉得那会没有灵气不是艺术,就当是个小小的迷信吧。
声乐方面,前几天听几首去年的录音,虽然我没有认真去学去练什么的,但是比起好几年没有唱歌的去年,至少半年多每周都有唱的我果然还是提高了不少。对于自己音色的控制也比以前好了,极端嗓虽然还是不太理想,也比去年好多了,歌剧类似的唱腔,我听起来更有力更戏剧化了,这也确实是我努力的方向,以前比较亮,现在也有相对比较厚实的中音。我想之后还是要再练练,让极端嗓更有感情些,吉他手也说看我面无表情唱嘶吼实在有点搞笑哈哈。感情的问题,我自己的录音中有个不太好克服的点是,在家录通常不好录很多遍打扰邻居,大多都是一遍过,这样在录的过程中我当然更多地思考composing的问题而不是感情,当然结果就是很多都听起来比较冷硬。另外在队里排练也遇到的问题,一些高音,当然弱音也能唱但我想要有能量的声音,就有时候overdrive话筒,又不能总把话筒摆很远不然尤其是嘶吼其实音量是比不上大共鸣的歌剧唱腔的,来回拉话筒当然也行,有时候还是会不小心就过载,这个虽然现在我还没找到太理想的办法但应该还是有方法解决。
亲爱的小伙伴们
不知道为啥我加入没多久之后保存我们每次排练录音的吉他手就停止写排练log了,是有太多吐槽之类的又不好意思让我们看到吗。去年刚加入的时候,虽然吉他手后来说我好像完全没有融入之类的问题一开始就很快进入状态了,但其实还是有一段磨合期的,现在更熟悉了大家的风格/性格,更能控制整体创作也好练习也好的节奏了,比起一开始单纯觉得他们太好了和他们玩好开心,也会觉得自己有用,自己能让他们开心,而很开心呐,总之还是在当音药在嗑。
有段时间马君太忙了好几次排练没能到,vi君让我和米君写歌不要太写马君的部份不然如果他不来的话这歌都废了。有点难过,但我想录音的话我还是想要两把吉他的配置,毕竟我写的都是两把才好听的,有那么几首可以一把吉他但毕竟有了两把的版本就觉得一把单调许多。另外米君非常不擅长节奏,我弹贝斯的歌就还好至少节奏方面的空间可以很好填充,我弹键盘的时候就会明显有节奏不稳的环节,而且solo的时候会觉得底下有空的,我有把键盘也改成比较偏节奏的东西,但毕竟不如节奏吉他或者贝斯的表现力。这个问题还不知道怎么解决,以前一直觉得我是最晚加入的,也大概是最早离开的,所以我的东西是可有可无的部份,没想到最先遇到问题的是这里。
虽然大家都比较淡,但还是有比较紧的绑在一起的感觉,是不是band本身这词就是这么来的啊。社恐如我和米君,还是会去vi君的party,被他很自豪地介绍给别人的时候也会觉得很自豪,看别的演出的时候也会发自内心觉得“我家吉他手比他好多了”之类的。还有所谓的chemistry我们大概也是有的,之前说起来欠姐问我怎么兼了三职还是找个贝斯手比较好吧,其实有个贝斯手短暂地来过,表现了挺大的兴趣,我对他可热情了可他们三个对他好冷淡,那位贝斯手塞巴君也没能在那几次排练中贡献什么,我们也没真的听到他的bass line于是不了了之了。我说起来这事的时候米君还在那bitch说我们之前缺主唱缺贝斯缺键盘现在一劳永逸了谁care再找个bass啊,可是这样子不能同时有键盘和bass啊我们一个金属队bass超重要的好不好你让我一个三月通压力很大啊。当然偷偷还是有点高兴,毕竟无论是写歌的bass line还是jamming我都并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那位虽然说弹了挺多年的塞巴君水平到底怎样没人知道,几次即兴他都并没有弹出什么,可能真的我们四个人已经表现出了很多合得来的气氛,对他很难融入。尤其是人声的即兴,完全是靠他们给我感觉,上周练一首新歌的时候,也是靠我先想出了唱的部份让vi君找到了鼓的感觉,没chemistry的人一起玩大概很难办到,比如和前金狗前辈玩虽然他技术真的挺好,但就是不太能找到唱的感觉。
看的演出和听的碟
年初的leprous已经写过了,后来还去了haken和btbam。
haken的俩supporting都是挪威的,非常基情四射,第一个队主唱脱了衣服,比较矮的贝斯手跑过去亲了主唱的肩膀,后来主唱还把他扛肩上。这主唱后来给haken唱了architect的嘶吼部份,haken刚出这砖的时候我就最喜欢这首,而且一耳朵听到觉得像leprous后来一看果然是einar唱的嘶吼。第二个队到中间主唱也脱了衣服,背上画了个桃心里面写着haken,简直真爱。后来haken的七八时年代迪厅舞曲风那首歌,三个队一群半裸的哥们都跳上台互相搂着跳舞,第二个队有个妹子啊你们这样好吗哈哈哈哈。气氛超级热烈,而且底下的乐迷也都好多跟唱的,haken的歌果然和上耳。
不过新砖我并没有特别喜欢,对我的口味来说太过顺滑了,还是喜欢他们最早那个的demo,虽然没有特别成熟但充满灵气,以demo为素材的14年的ep那个restoration也喜欢,当然人声对我来说还是太基了,腐国嘛。
btbam的supporting俩队,一队是本地队,不太理想,另一队是一起tour的加拿大核队,主唱又是叨逼叨型听得我好烦,果然也有人吼别逼逼了唱啊,但大多数人还是蛮喜欢他们的貌似,不像haken和leprous现场很多一看就比较前金狗,这个现场一看就很多核狗,而且妹子也多了,能甩吧大概,前金狗一把泪。中前区域被mosh的人占据,觉得我大概是老了一点参与的欲望都没有,不过从来也并不喜欢。btbam还是喜欢,明明他们已经脱离了核改到挺基的前金了,于是我在那很幸灾乐祸地看那些核狗想甩但跟不上节奏的样子内心默默大笑,最喜欢复杂拍子了。
这两天在听一个叫Ubuntu的专辑,说是说一开始当然只是因为名字。是个前卫技术死团Kalter,他们的键盘很喜欢,没有键盘大概只是技术死加了键盘之后变得非常有趣。过两天有点闲钱去bandcamp上买买买!
因为Gyorgy Ligeti的Mysteries of the Macabre知道的唱不少现代派歌剧作品的女高音Barbara Hannigan今年出了Let Me Tell You,比较正常并不算那种深井现代派,因为是Abrahamsen专门为她写的所以非常适合她的声音,很多地方都显得非常服贴。之前去人家家玩要见他爷爷,据说喜欢古典乐和爵士,就说要不送张这个,可是本地店里并没有,最后买了KJ的科隆音乐会,也勉强算是土产吧哈哈。
顺便看到有人放KJ的资源,又撸了好几遍巴黎音乐会,真的美。他和Sergey Kuryokhin大概是我玩钢琴即兴时会想着“能像他们那么厉害就好了”的,还有Messiaen的管风琴即兴也非常炸裂。后来才知道去年Boulez教过一个指挥的大师班,而且似乎是对外开放的,好遗憾没早点知道不然说不定可以一睹大师风采,一月听到他的死讯之后又听了好多,真的非常喜欢觉得很美。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说现代派是异端,或者说不美但又历史文化方面的价值,我是真的觉得美,而且我不是一开始接受不了后来才训练自己会听,是一开始就觉得美,我觉得是客观的美,和主观的训练和熟悉接受没有关系。
之前白水那里知道的姚春旸,今年她出了自己的实验专辑Shining Cracks,很喜欢,顺便去年白水的项目编织也很喜欢。觉得他们大概是别人问我中国现在有什么好听的碟的话我会推荐的,电子和实验之类的水份真的太多,看到不少不明觉厉跟着瞎起哄或装逼捧出来的高分,还有烂俗的“好听”出来的高分,发现这么出色的作品真的由衷地高兴。
同样是实验,Ulver今年的ATGCLVLSSCAP(你非说这是十二宫但我还是觉得这名字就是脸滚键盘滚出来的哼)不用听因为男神我就直接打五星了。听了之后还是觉得果然是ulver可以放心的,当然不是那种听了觉得好好好赞赞赞恨不得立刻听十遍坐都坐不住立刻就想自己也学学想推荐给别人那么好,就是,平常的那种好,偶尔当当背景音乐那种好,可以睡觉的那种好。绝不是黑,我听烂歌会睡不着想要跳起来换歌。
Ihsahn和Gojira也是意料之中,尽管Gojira变软了Ihsahn也有乏力的地方,但整体还是没有太失望的,也没有特别令人兴奋的,有几首挺上耳的。倒是今年才听到的Gojira兄弟的side project, Empalot非常可爱,更多偏前卫和jazz fusion的东西,很法国,很怪逼,我喜欢。不过因为这俩发新砖听了他们的访谈,两个都是非常温柔性感的声音呢,对了Ihsahn在Metalocalypse里面那个德国时装设计师角色,也是声音超性感=w=。
今年才发现的加拿大(法语)队Unexpect,很可惜已经解散了,两张砖都超级合胃口,听的时候一直忍不住笑,这种瞎搅的乐思简直分分钟都有“我懂!我懂!”的感觉。之前复习了不少RIO,除了前面说过的,还很喜欢The Art Bears,可爱。
以前迷过一段时间的Sainkho Namtchylak又录了新砖Like a Bird or Spirit, Not a Face,没有以前那种惊艳的感觉了现在听了很多先疯了不会大惊小怪的了,这张很顺耳,大概她也过了很实验的年龄,回归了普通世界音乐,有随着年纪变大变平和的沉淀感,声音也变得苍老,好则好矣,也确实有感染力,我不确定对于前卫/先锋音乐家是好是坏,让我选的话大概还是会想保持愚蠢饥饿的年轻劲头吧。
Vektor的Terminal Redux, 前卫敲,又骚又狠(这张比起前面稍微偏骚点),爽。Hypno5e的Shores of the Abstract Line很喜欢,一般我不太喜欢比较偏氛围的东西但是他们真的很棒,很多情绪化的东西但同时很多有趣的细节。另一个也是比较情绪的前卫/math?,The Hirsch Effekt去年出了新砖但今年才发现的,三人队我觉得还是挺有可借鉴的东西的,前金狗前辈说有点过了,不过我喜欢哈哈。还有同样是去年出的今年初我才听的djent,For Giants的You Are the Universe,好听。
两张很久以前但新听的爵士,George Russell的Electronic Sonata 1968,和Alexander von Schlippenbach的Pakistani Pomade。后者又听了不少其它的,这位钢琴手可以进入我喜欢的爵士钢琴手top10.
Constantinople & Ablaye C的Jardins Migrateurs是今年听的为数不多的世界音乐里比较喜欢的,哦之前和伊朗小伙伴玩的时候他给我听了不少他们传统乐器有几个库尔德音乐家挺喜欢的但是没记住名字,过两天再见他要问他名字听更多。
Musica Futurista: the Art of Noises其实我之前很喜欢未来派画的时候就听了,不知为啥没标上今年又想起来听才标了,很好玩。同样又重听了不知第几遍的是Stockhausen的Mantra,很迷人。
晚上村里教堂有管风琴音乐会,跑去听了。本身管风琴还是很好听的,但是演奏者并不是多好,大概也并不是多严肃的音乐会只是教会的乐师互相交流吧。声部不清晰这种复调曲目常见问题就不说了,手底下不干净,节奏感也不太好很多明显不punctual的地方,一些强弱对比做得过于滥情只能说品味不好吧,还有最基本应该做好但没做好的东西,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弹不匀。这个问题我以前都没有意识到有多普遍,现在听了更多不是特别专业的各种乐手的各种乐器之后才开始感谢之前钢琴老师对节拍器的执着,总是一定从很慢开始用节拍器一遍一遍加快,中间卡速度的话就回到慢速再练,并且除了演奏,一定用节拍器。这个道理说起来大家都懂,但真的做下来才能感觉到有多重要,去街上看看脚打拍子的绝对是节奏不稳的业余选手,当然自己也没多专业,至少我现在无论练什么还是一定跟着节拍器。这也是以前说过的,练书法,想要真的写出好看的错落有致的东西,先得在格子里写个几百篇,心里有格子了,才能脱离格子。现在有些练尤其中国传统乐器的人,喜欢说什么自由节奏,或者喜欢浮点啊切分音啊那种摇摆律动什么的,但是首先你得心里有4/4拍啊,十六分音符弹不匀的话,浮点怎么可能准。
顺便吐槽下“我现在改听/玩爵士了”这句话,好高雅哦。我老年轻时一开始就是金属爵士古典一起听的,现在还是将来也会是,您是没听到过什么好东西吧,九寸钉什么的别拿出来说好吗。
哦对了九月有Opeth和Thy Catafalque期待中,目前放出来了的两首都挺好听的。
说着说着又变成了从“我居然攒了一张砖”的成就感变成了太多野心,怎么就是不知足呢。我大概会一直这样吧。